“电子皮肤”诞生记 从“艰难出生”到“跨界新星”
时间:2025-06-19 14:53:38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
最近几年,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,能让机器人拥有“触觉”的“电子皮肤”产业发展也进入快车道。在湖北武汉,一家生产“电子皮肤”的企业,在发展中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逆袭之路。他们是怎么做到的?

总台央视记者 高媛:我尝试拿起一块又滑又软的豆腐 ,但都会把豆腐捏破,而这只灵巧手不仅可以拿起豆腐,豆腐上几乎不留痕迹。

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丁小天:灵巧手搭载的电子皮肤,一平方厘米里面集成了近100个触觉点,通过压力的控制,使豆腐不会被抓碎。

“电子皮肤”能感受压力、温度等各种外界变化,让人形机器人拥有了“触觉”。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,如今市场需求激增,他们的产品供不应求。但在3年前,这还是门“亏本买卖”。

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朱晓辉:当时一个客户提出来,他们想实现机器人交互过程的触觉传感器,给了50万,后来事实证明亏得一塌糊涂,投入很大。

企业科研负责人告诉记者,原以为两个月时间、50万元就能搞出来,没想到这却是一条“没人走过的路”。“无材料、无装备、无标准”,这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困境。5个人的研发团队扩展到50人,专业从柔性传感,扩展到材料、工艺等各个领域。客户投的50万元,远远不能覆盖研发成本,企业自己又投入200万元,两年时间夜以继日,终于“磕”出了既灵敏又耐用的“电子皮肤”。但就是这个冒着亏损风险“死磕”出来的样品,为企业打开了新的空间。

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丁小天:最开始的一代,只能感觉到10克重量的砝码,最新的一代已经能够感觉到1克的重量了,并且能够通过100万次的按压测试。

眼下,企业还在向着更难的技术挑战。

夜已经深了,丁小天却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同事——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敏。

丁小天告诉记者,他们的团队是个“混编队伍”。遇到行业前沿问题时,团队经常全网查论文,寻找领域内的专家,就这样,大学教授和学生也加入了他们的研发。在企业里,有半层楼都是专为学者设立的办公室和实验室。李敏桌上的这个课题,就来自和企业共同研发时遇到的技术难点。

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李敏:以前不管是发了文章,还是发了专利,发完之后其实就很少用,我们希望我们做的东西能够真正地运用到产业界里面去。我们这种新的产学研的模式,能够帮我们了解到整个客户的需求和产业的痛点,这样的话就更能够使我们的工作服务到整个业界。  从样品到产品电子皮肤“打印机”成关键

用了两年,这块能让机器人捏起豆腐的“电子皮肤”终于闯过技术关。这时团队要面对一个更棘手的问题——如何让一片需要两年打磨的“样品”,变成能够量产的“产品”?

随着行业需求的爆发,“电子皮肤”的订单从每年两百套增长到每月两百套。如何让实验室里的样品,快速转化为生产线上的产品?

秘诀是车间里这一台台“打印机”。记者看到,精密的“电子皮肤”竟然是被“打印”出来的,一卷空白材料进入设备,出来时已变成一卷布满传感器阵列的“电子皮肤”。

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朱晓辉:我们现在采取的工艺叫卷到卷的全印刷来生产电子皮肤。

一台台电子皮肤“打印机”的背后,是一个从追赶到引领的故事。这个以生产柔性射频电子标签起家的企业,曾经花了10年攻克这种装备的生产技术。

2013年,企业自主制造出了能够贴装的卷对卷装备。2024年,新产品“电子皮肤”遇到量产难题后,企业让原本只能“贴装”的装备实现了“连续印刷”功能,在全球率先用“连续打印”的方式生产“电子皮肤”。而此时,国际上还很少有类似的生产方式。企业负责人介绍,他们还专门研制了系列化的电子墨水材料。

没有“墨水”,自己研发,没有标准,自己制定。如今,企业已经拥有知识产权100余项,参与8项行业标准制定。记者发现,在企业办公室的玻璃上,写满了他们的想法和讨论,这支团队,用“敢想敢干”的精神把一个想法变成了量产现实。  机器人指尖到风机叶片电子皮肤跨界破局

在调研中记者了解到,这块用在机器人指尖的电子皮肤,竟然还用在了风机叶片上。这场跨界合作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?

带着好奇,记者跟着企业的工程师来到了湖北黄龙山风电场。记者看到,企业生产的“电子皮肤”贴在了风机外侧,用来检测覆冰情况。

中国三峡武汉科创园工业控制系统科技创新中心工程师 何立夫:传感器直接贴到叶片的表面,就能够检测到上面的冰厚度的变化,这样就能够指导现场的运维人员,及时启动风机,减少覆冰停机时长,减少发电量的损失。

覆冰,一直是风机运营的痛点。冰层会导致发电效率降低,人工巡检则存在危险。而高灵敏度且柔韧耐磨的 “电子皮肤”,既能紧密贴合风机曲面,又能实时精准检测覆冰状态。企业发现这一应用场景后,与黄龙山风电场迅速达成合作,如今,这款电子皮肤正陆续应用于更多风机。

更广阔的应用场景,其实来源于企业“研究未来”的成本之困。企业负责人朱晓辉告诉记者,“电子皮肤”仍是一个新兴的领域,目前在人形机器人上的需求远远不能覆盖研发的支出。为此,企业在研发出新产品后,没有局限在机器人领域,而是主动跨界,寻找成熟的落地场景。如今,企业的“电子皮肤”还被用在汽车产线和医疗领域,让研发投入通过多场景变现形成良性循环。

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朱晓辉:从一个产业化的角度来讲,当前还是刚刚开始,但是我们把创新的技术跟风电结合、跟汽车结合,我们可以实现迅速放量。这样能够把技术进一步催熟,同时产生的经济效益反哺到研发,可以实现良性循环。

标签:

最新
  • “电子皮肤”诞生记 从“艰难出生”到“跨界新星”

    最近几年,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,能让机器人拥有触觉的电子

  • 北美票房:《星际宝贝史迪奇》夺周末票房三连冠

    奇幻冒险喜剧片《星际宝贝史迪奇》(Lilo & Stitch)力夺北美周末票

  • 儿童走出车厢掉入股道 上铁淮南西站:已交其家长

    据上海铁路局淮南西站微博消息,上铁淮南西站6月2日发布情况说明称

  • 2024-25赛季NYBO全国总决赛将于鄂尔多斯举行

    2024-25赛季NYBO全国总决赛发布会19日在北京举行,会上正式宣布总决

  • 如何拿好品牌出海的“新船票”?专家为浙企“支招”

    相较于60美元的普通品牌商品,越来越多的非洲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300

  • “塱头实验”国际首秀:塱头乡村振兴项目亮相威尼斯双年展

    近日,作为中国乡村振兴项目的代表,塱头实验亮相第19届威尼斯国际

  • 交通运输部:4月7日-4月13日全国货运物流有序运行

    根据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汇总数据,4月7日-4

  • 权威机构下调2025年德国经济增长预期

    德国五大权威经济研究机构10日发布联合经济预测报告,预计2025年德

  • 辽宁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

    10日从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,辽宁持续推动房地产市

  • 零添加酱油如何判断?

    最近,关于零添加酱油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,引发了人们对酱油等食品

  • “花式”玩法催热“春日消费”

    三月气温逐渐攀升,中国民众纷纷走出家门踏青赏花。在尽享春光的同

  • 世界500强代表在鄂签约逾1900亿元

    2025相约春天赏樱花暨世界500强对话湖北活动20日在武汉开幕。此次活

  • 国家能源局: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平等参与电力市场

    中新网12月5日电 国家能源局近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《关于支持

  • 新技术快速下沉激发市场消费活力

      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,参观者用AR体验放射配

  • 湖南新能源产业:发展迅猛,未来可期

    今天,校友回湘新能源产业链专场推介会在长沙举行。记者获悉,经过

  • ​西平县焦庄高庙小学举行“写好中国字,做好中国人”书法比赛

   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,坚定文化自信,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正确的书写姿

  • 旅游
    • 微动态丨从填写烦琐表格到参会,非教学任务包袱压得一些教师喘不过气

    • 最新社融数据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?-每日聚焦

    • 众传易联:打造一站式企业品牌营销服务平台

    • 12家百亿元级私募机构重仓可转债 二季度末持有规模近35亿元